歷經數年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目前眾多方管鋼鐵電商平臺依舊沒能尋覓到較為成型的經營模式,整體仍然處于摸索階段。
方管行業的“寒冬論”轉眼已喊了五、六年,眾多鋼鐵企業也先后嘗試了變坐商為行商、發展鋼材加工配送、投建物流園區、進軍新能源發電等領域的多元轉型,甚至進行了養豬、種菜等等“非常規”的轉型突圍,以實現非鋼業務的開源營收、平衡煉鋼業務板塊的持續虧損。其中,伴隨幾大網購平臺崛起,打造電子商務平臺、將鋼材產品上網售賣,成為國內方管企業以及有條件的鋼貿商、行業資訊類網站紛紛熱衷投入的一項工作內容。
鋼鐵電商在技術層面并不復雜,并且在2010年前后的華東地區鋼材市場上初現雛形:作為吸引商戶入駐的一個籌碼,上海及江浙地區成規模的鋼材市場率先推出網上現貨平臺,將客戶的現貨以及期貨(即將到貨)資源掛在倉庫網站平臺,便于鋼貿商以及終端用戶資源采購,促進資源消化。為實現線上交易的完成以及執行,倉庫在銀行申請開通的專用網銀端口,并設定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同時,根據客戶的線上公開交易量及常備庫存情況,倉庫提供資質證明協助用戶向銀行貸款,完善用戶的現金流。
通過這項業務,直接給相關倉庫的業務量和業界地位帶來飛速的提升,但隨著上海及周邊鋼貿商融資問題的持續發酵,以及2011年底國務院要求證監會牽頭清理整頓各類尤其是大宗資源品相關交易場所、嚴禁線下撮合交易的政策影響,“倉庫電商”的業態發展隨之停滯。
不過,網絡平臺投入低、受眾面廣的優勢,較比單純的網媒廣告投放更可以實現一定銷售,故而在2012年至2013年期間,國內鋼廠及具備實力的鋼貿商開始集中完善自有的網站銷售平臺,提升對電子商務業務板塊的重視程度,只是目前增效多不樂觀。